1、你为什么要考CPA?
原因五花八门,为了多一个证好找工作、为了赚大钱、为了改变命运等等,真的是因为想要从事审计工作而去考试的人,大概寥寥无几吧,甚至备考前明白审计是什么的应该都没有几个。
备考CPA的大军中,主力部队应该还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反正我是毕业两眼漆黑误打误撞进入了会计师事务所,进所半个月都还不知道审计是干嘛的,会计更是一窍不通,甚至写出了“借现金100,贷0”这样的抽凭记录。
只知道干这一行要考CPA,于是开始立志备考。那时候的书还薄薄的,科目也只有五门,且没有综合。
我入行前对CPA的了解匮乏到什么程度呢,我在开始考试3年以后有一天突然发现,上大学的时候曾经贩卖过CPA盗版教材,而我当时完全不知道我卖的是神马东西。
我想,和大多数备考CPA的同志们一样,如果不是因为误打误撞进了事务所,大概根本也不会想要去考CPA吧?
2、CPA到底是干嘛的?
我相信有相当多的人考试都考了好几年了,仍然不确切的知道CPA是干嘛的,CPA考试为啥考辣么多科目。CPA考试发展到今天,已经基本完成了对CPA从业人员基本要求的门槛设置。
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管理,这6门课程其实已经比较完整的囊括了CPA这个职业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
为什么说的是囊括了“知识”,而不是囊括了“工作”呢?
如果让我划分的话,我会把这6门课程分为审计和其他五门。
因为狭义上讲,只有审计,是CPA的工作,其他五门都是企业(即被审计单位)的工作,而这些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结果是CPA审计工作的对象,所以,虽然我们的工作是审计,但是如果不能掌握被审计对象的是怎么回事,那你也就是装装样子而已。
所以CPA的工作,其实就是通过“审计”手段,收集一些证据,把这些证据反映的情况套入自己掌握的其他五门知识规则中,判断出可能有问题的地方设计适合该企业的审计程序,进一步取得证据来验证企业提供的报表是否真实公允,是否能够反映被审计单位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想要知道华安是不是像他自己说的一样家里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你就得去看他的房产证、地契上是不是写的华安的名字,有没有显示被抵押。
查看地契就是《审计》手段,地契里面登记的信息就是证据。
如果登记的是华安的名字,那么——
根据《会计》知识就应该把田地计入无形资产并从取得当月开始摊销
根据《税法》知识就应该在取得的时候缴纳契税
根据《经济法》知识取得土地的时候就应该签订了土地出让合同里面约定了土地出让价格和使用年限
根据《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知识就应该在取得田地之前开过家庭会议对买田地的目的是自己耕种还是炒地皮还是当地主做出过决议
根据《财务管理》就应该能算出田地自己耕种的话每年的要播多少种子当年的收成才能够覆盖土地成本摊销、灌溉的水费、种子钱等成本。
3、零基础到底能不能考CPA?
无数鲜活的火爆的例子都告诉我们,能是一定能的,而且真的考出来的话比有基础的显得逼格儿高多了。
我没有想要阻止零基础的同志考CPA,我只是希望同志们能够找到更合适的方法考的不那么苦逼,定一个更实际的目标免得受打击。
毕竟对于这个全国最难的考试来说,零基础三个月一次性通过六门这种事,每年也就只有个位数的那么几个人而已,而且无一例外的都是每天学习接近甚至超过20小时那种,请各位扪心自问你是否能够做到,反正我不行,一礼拜我都坚持不了。
4、CPA考试到底有没有捷径?
作为一个零基础在CPA行业混迹了10年并且考试了10年的人,我负责任地告诉你,考CPA其实还是有一些捷径的。不过我更愿意分享的捷径是对那些想要学习知识才去考试的同志们的。
所以,如果你是考霸,请绕道;
如果你只为了拿一个证增加求职含金量,请绕道;如果你学习考试是为了更好的从业,请听我说。
我知道大家喜欢按科目看,那我就顺着你们来。我先声明,我之所以考了10年,主要是因为工作实在太太太忙了。。。更重要的是,我实在太太太懒了,屁股上长了钉子在桌子跟前儿坐不了几分钟,基本上是到最后两年才因为考不过一直没法签字被老板逼得不得已正儿八经复习了几天o(╯□╰)o。。。但我保证,每年报名的时候我都是很严肃很坚定的咳咳。言归正传。
(1)会计
我会计考了3年才通过,而且在第一次通过会计考试后的第6年,我又考了一次会计,第二次考试我复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基本上只是学习了一下新准则下的长投和企业合并),会计考试3个半小时,我1个半小时不到就答完了,考了84。
这些不是吹牛B的意思,会计考两回也没啥可嘚瑟的,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真的学会了理解了,这并不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科,考试命题组也不是偏离实际专门卡通过率的变态。
会计其实是一门语言,把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用特定的语言表述出来的一种方法。它让所有企业都有了一个统一的计量标准,所以我们要学习的是怎么用会计语言来描述企业的状况。
会计的学习对我这个连“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都不懂的小白来说就是理解和做题巩固,毕竟这是一门人为制定出的规则,但也不是说不讲道理的强硬制度,还是顺应企业实际情况的,结合实际来讲的话,其实大多数逻辑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2)审计
审计我基本上从第一年就开始报考,一直到第七年才通过,但是其实一直到最后我也没有看过审计教材和各种过关辅导书。除了第一年没参考以外,其余每年成绩都在50多分徘徊,意思是单凭审计经验,我就可以基本接近及格。
所以,审计其实是和实务联系最紧密的一门,只要你真的理解了审计的内涵,通过考试只需要一小下。
其实审计是一项相当有意思的工作,光窥探隐私的好奇心和查错防弊的使命感就足以支撑我这种对枯燥生活零容忍的人一直干了10年。而且审计是一项内在逻辑性相当强的工作,纯碎的审计工作是很好玩儿的,并不像书上写的和市面上绝大多数老师讲的那么程式化和无趣。
(3)税法
一次性通过,始终懵懂,对我来说就一个字,背。
没经验可分享。
(4)经济法
很多同志最初都从经济法开始试水,被评为最简单的一门。但我始终不敢碰它,因为听说就是背背背。我是从小背课文永远背不下来的那种,所以下决心开始学习后,这一门是我学习的最认真最系统的一门,最后发现确实简单o(╯□╰)o。
简单不是因为全程背诵,我实际上没背什么东西,而是因为经济法的内在逻辑性其实非常强,根本不用背,理解了就很容易记住。
(5)财务管理
考前两周临时决定参考的(我每年报名时会把所有科目都报上以免后悔。。。),公式难记,突击学习一周半,一次性通过。不过因为学习时间短,取巧走了捷径,所以财管是我的短板,考综合的时候最不安的一门就是这个。
有个高分经验分享对我很大启发,大意是“财务管理本身体系不算很健全,业内经常有颠覆,所以出题不会出圈子因为容易出错,所以把书上例题都背下来就好了”。所以我听话的没看书没做课外题,把书上例题全做了一遍。好像是70多。
(6)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与实务联系还比较密切,考了2-3次吧,没看书,老师都一般,几大理论要背清楚,考试需要使劲发挥使劲儿扯。
没看书没做题,没经验。企业接触的多了,大差不差的也就都懂了,那几个分析模型好好背下来。
(7)综合
对一个在事务所拼命了10年的人来说,综合是我最大的安慰,虽然考前有些摸不着头脑惴惴不安,不过考场上,上午下午都提前近2小时答完还是感觉比较满足比较欣慰。好像80多?
最后。
会计师事务所是个好地方,它会让你迅速成长。
CPA考试没有那么神秘困难,边从业边考试会大大提升你对CPA的理解,让你的备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