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一直都有一个问题长期占据着注册会计师话题的榜单第一,问题是这样的:“20多岁,花费两年甚至更长时间考取CPA值得吗?”这个问题想必每一个考生都问过自己,问过其他人,每个人都会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看一下,知乎上关于这个话题的最高赞回答。
01
原问题如下:
我现在国内读2+2的项目。在明年的时候转校出国留学,不是特别好的名校,排名在全球一百位左右。计划在毕业一到三年内考出CPA和CFA,短期目标是进入四大工作。当然我知道这是一个蛮有挑战的目标,所以现在就在做很努力为这几个证书CPA和CFA做准备了。
国庆放假没怎么出去玩,每天在家看书,有时候看到十一二点,甚至更晚。平常在学校有时间就看CFA。就样高学习强度差不持续了一两个月。实际大一的时候已经断断续续在准备CPA的考试了,只是没现在这么努力。
今天有个人质疑了我几乎所有对人生的规划,说我现在准备这些完全没必要,现在学最多只有一个知识体系,过几年都会忘掉,说我还这么年轻,不要浪费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面对这样的质疑,我也突然开始怀疑自己了。
我尽管涉猎还算广泛,但好像真的没有特别特别喜欢的东西,特别是现在,感觉满眼满眼都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心里想的都是自己一个个想要达成的目的。
我不知道自己是真的喜欢金融还是未来工作带来的虚荣,不知道闲下来真正能做的是什么,也不知道青春应该做些什么,恋爱?友情?吃喝玩乐?兴趣爱好?好像该有的都有,但也没有未知的未来带给我的快感强烈,最近很偏激的想法是,很不想很不想别人来烦我看书。
我也听过太多人对我说你还年轻,但在我看来时间一点都来不及,女生一过二十五怎么样都不能算作年轻了,男生却有着十多年的时间。所以女生想要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里享受成功,需要付出的努力是成倍的,更何况我还没有个特别牛的爸。当然每个人对成功都有不同的洞见。我现在的努力都是让自己变得优秀,为了遇见更优秀的人。
就算我停下来不学,真的就会有所谓的青春吗?我这样一味的追求,真的对不起我的青春吗?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样的,至少在我眼里我身边大多数人的青春是在荒废的。
02
这是每一个CPA考生都会问自己的问题
这不是一个懒得复习考试的娃在找借口的故事,而是一个过于着急而迷失自我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讲讲CPA和青春以及未来有关的事,并作为所有类似问题的回答。
前阵子有一个知乎的问题是这样问的:成功到底主要依靠背景,还是个人努力?
这种类似的问题我每个周都会被邀请到几次,每次看到大家的答案也都无非是背景很重要但是努力不可缺之类的政治正确。
但那一次有一个答案出乎意料地精彩,他说:
一群人要到顶楼去,有的人坐电梯有的人走楼梯。
坐电梯的人有的就靠着墙,有的在电梯里跑步,有的人在电梯里仰卧起坐。最后他们都上了顶楼,靠着墙的人认为自己什么也不做就能成功,跑步和仰卧起坐的人认为自己是吃了足够的苦才成功。而真正吃了足够苦的爬楼梯的人,却永远达不到他们的高度。
这并不是一个负能量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1、职业的上升渠道(电梯)非常重要,远远超过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2、当你处在上升通道(电梯)中,你做什么其实无关紧要。
这个例子其实可以回答大量问题,因为大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坚实的电梯,当你收到入取通知书的时候开始,那些大学名次比你高一个等级的同学,无论你多么努力认真,无论他多么懒散懈怠,除了极少数优秀得不可思议的传奇人物(突破了电梯天花板),以及每年都有的懒惰到被学校嫌弃的(突破了电梯的地板),你都已经不可能在四年后的求职市场上超过他们了。
事实上,当你收到入学通知书的一瞬间开始,你大概能找到第一份工作是什么,范围基本已经确定。
所以一直有人问我,大学要做什么才能进四大,选什么专业能进四大,XX专业就业率如何。
其实我一直想跟他们说:你做什么都是没用的。
又不忍心。
03
家庭背景和你的本科是你已经改变不了的
这里引用我的另一个答案:
根据我这些年的观察,商科内部细分专业之间的区别(包括学科、专业性以及就业前景)远远低于脸的区别。
影响就业前景的主要因素排序如下:
背景>学校>GPA>口才/实习/奖学金>脸>细分专业>在校期间多次荣获再来一瓶奖。
我再说一遍,这并不是一个负能量的回答,更加负能量的在这里:
对于相当一部分的人来说,自他们出生的那瞬间起,其实他们大概能读到什么级别的学校,能找到的第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大概都已经决定了,无论他们的成绩如何。
这也是我很不喜欢三线小城市的原因,你可以看到你初中同学父辈的影响是如此的深重,以至于远远超过了他们个人的选择和努力。
所以,你的家庭背景是你的第一部电梯。有的快,有的慢,有的步行。
基于整个社会对大学本科学校的重视,几乎没有人会不认真对待高考/或者出国读本科,所以本科学校的争夺战(俗称高考),本质上拼的是你的心智、天赋以及家庭资源的战争。
我没有说努力,因为我相信每个人在高三都是非常努力,至少是在他那个年龄的最大的努力。
所以,你的本科学校是你的第二部电梯。
04
刚入职场不久,每个人都能撞到自己的天花板
以下是正能量内容。
这时候题主觉得自己想去四大,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其实他能做的,就只有好好读书,拿奖学金而已。他可能并不明白,当他入学第一天开始,很多工作就已经和他无缘了。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无论他大学多努力多认真,他也不可能在毕业后拿到中金/高盛/大小摩的offer,甚至券商资管/基金/量化也都希望渺茫。
鉴于那些薪水畸高的金融岗位对本科/工作经验/背景有着严苛的要求,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无论他此生怎样的努力和选择,只要社会体系以及金融体系一如现在这样稳固,都是不大可能了。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这是他的人生第一次出现天花板。
他撞上天花板,是因为他没有搭上家庭背景和本科学校这两部电梯。
幸而题主只是想去四大。目前来看,四大是相对好进的的公司。在几个学校里,GPA高一点,奖学金好一点,英语好一点,再加一点点运气。
这里强调一下GPA的重要性,我觉得GPA本质上是品德和心智的代名词。GPA过低更容易让人对个人的心智成熟和责任心等产生怀疑。大学生请一定一定不要小看GPA,无论你要考研出国还是直接就业,都很重要。
这里也说明一下运气的重要性,在求职路上,运气占比非常大,运气很重要的意思不是让你听天由命,而是:多试几次,总有一次运气会好!
无论题主最后有没有进四大,当他拿到第一份工作的offer的时候,他可能隐隐已经明白,这是他人生的第三部电梯。
对于大部分外资公司以及券商来说,要求四大出身是一个基本的条件。对于很多银行保险信托公司来说,要求四大金融组出身,是一个基本条件。如果你做不到,你就失去了可能性。
所以置身职场就好像一个闯关游戏,你需要不停地在指定的时间内跑到指定的电梯,不然就会撞到职业天花板。
而最有意思的部分在于,只要你老老实实地呆在电梯里面,你在电梯里面做什么,真的无所谓。
你在大学看CPA/CFA,还是看韩剧,还是学吉他,只要你毕业前没考出来(事实上你大四毕业前也不能考CPA),都没有太大区别。
所以题主大二就开始看CPA看CFA,在我看来,真的是毫无意义。你既不能马上考,也不能记很久,也不能给你带来欢愉和快乐,这个事情只会给你带来创伤和心理阴影,而这个心理阴影,会影响到你以后的考试进度。
还有很多人觉得大学应该多交友多积累人脉,事实上你马上就会发现,如果他没有跟上你的电梯,或者你没有跟上他的电梯,这个人脉马上就废了。
最后能陪你吃饭聊天的,往往都和人脉无关;能给你带来莫大帮助的,都是此时此刻身边的人(家人/朋友/同事),而不是很久以前埋下的伏笔。
05
工作是公司的,考证是自己的!
你在四大,表现特别优异,和表现一般,其实下一个雇主都不知道,不会给你带来特别的求职优势(所以说:工作是公司的,考证是自己的!千万不要因为工作耽误了自己考证!)
幸运的是,从这里开始,往后面每一架电梯重要性都逐步下降。
如果你大三大四没有收到四大的offer,你可以考虑读研或者出国继续投简历,或者先去local所做两年再以社招的身份进来。一切都还有弥补的空间。
这个时候,证书+工作经验是一架电梯。
我认识一些的同行,因为没有证书,没有高大上的工作经验,虽然工作很努力,技术很精湛,依然被天花板压得很狼狈。
再往后面走,人脉,工作能力,个人努力,运气的重要性就会慢慢压过了背景,这时候你目力所及的竞争对手,才是真正和你实力相当的对手。
然而这时候你已经过三十多了,已经到了事业上升阶段。如果你这时候还没到达一家有前途的公司的中高级管理层,那么你接下来的路也会很难走。
30岁往后,跟你在同一起跑线的对手都需要你靠自己努力才能战胜,曾经把你远远超过的同龄人,如果他的电梯停止上升(譬如进了银行做桂圆),那么你爬楼梯也可以慢慢超过他。
我们姑且认为你已经想好了大约25岁前的每一步,想好了要考研还是出国还是找工作,大约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参考学长学姐)。
毕竟每一部电梯前的选择才是真正改变人生的瞬间。
当你在一架电梯里面的时候,只要你不错过下一架电梯,无论你做什么,对未来的影响都不会很大,而一个快乐的人,会比其他人更坚强更有毅力,帮助你在没有电梯的日子,不忘初心。